【乡贤】石狮籍老板从街头混混到600亿首富,他是谁?
| 招商动态 |2016-10-10
最近,一则新闻,有人吃了旺旺,运气并未变旺,因而状告旺旺食品,博了不少眼球.....在大家一笑而过之后,却发现2016的《福布斯》富豪榜发布,在我国台湾富豪排名中,富士康科技集团的郭台铭名落第二。超越这位大名鼎鼎制造商的人,是祖籍石狮市灵秀镇华山村的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
这是蔡衍明自2015年以来两次获得台湾首富的称号。
台湾首富蔡衍明先生的祖籍地系石狮市灵秀镇华山村。据石狮《金山蔡氏万金房家谱》记载:蔡衍明是华山村金山始祖蓝田公的第21世裔孙,原全国台盟主席蔡子民就是其族亲。“文章衍绍奕祈辉煌”为其金山蔡氏家族的“字行”。蔡衍明的爷爷蔡文道(1865-1926年)于清末渡台谋生。蔡衍明的父亲蔡章仕(1915-1987年)民国初出生在石狮老家。蔡章仕幼年时随父赴台求学,16岁时又随父母回石狮小住。
1957年1月30日,蔡衍明出生在台湾台北市迪化街。1987年4月,他继承父业而成为旺旺集团主席。蔡衍明秉持“缘、自信、大团结”经营理念,围绕“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的目标,立志打造“综合消费食品王国”,一手将家族公司由濒临倒闭边缘,逆袭成为全球最大米果制造商,跻身全球知名上市公司CEO。
蔡衍明根在石狮,生在台北,崛起在大陆,并到全球各地拓展事业版图,但念兹在兹的是如何让石狮更旺、让台湾更好、让中国人更幸福。他对社会公益亦不落人后,25年前即成立基金在世界各地默默行善。蔡衍明家族对家乡石狮一往情深。
1986年,他伯父蔡章禧就辗转香港返回大陆,历尽千辛万苦,慷慨捐资50多万元建造华山村首条水泥大道,造福桑梓。蔡章仕遵循家族“文章衍绍,尊师重教”的祖训,一生重视教育,嘱托蔡衍明一定要回乡支援家乡建设光宗耀祖。
2009年,蔡衍明捐资30万元助建蔡氏宗祠。随后,还陆续捐资助建菲律宾金山同乡会大厦和家乡的其他公益事业。
2004年,蔡衍荣蔡衍明兄弟率家族成员30多人返乡谒祖。
2005年,蔡衍明为了纪念其父母(蔡章仕、陈招)尊师重教的高尚品德,捐资250万元,在华山学校建造一座以其父母命名的“仕招教学楼”。
2006年7月9日,蔡衍荣蔡衍明等20多位台湾乡贤回乡参加“仕招教学楼”(一号楼)落成庆典剪彩。
2012年,再捐250万元建造“仕招教学楼”(二号楼)。
2013年12月23日,蔡衍明率家族成员乘坐两部专机返乡参加华山小学校园竣工剪彩。
蔡衍明流淌着石狮人“雄狮”般的血液,秉承着闽南人“爱拼善拼敢赢”的创业精神。他参照闽南语名曲《爱拼才会赢》谱写出旺旺集团公司的社歌《大团结一定赢》:“大家要合心来打拼,缘分天注定,自信靠自己,大团结一定赢”,来激励旺旺人,也激励着所有爱拼的闽南人。
和许多出生贫寒、在饱受人生苦楚后奋发图强的富豪们迥然不同,从小不爱读书,浪荡于花花世界的蔡衍明,因为一次生意失败而“性情大变”,一夜之间开悟了。而蔡衍明的创业生涯也并不平坦,但最终他用事实证明,自己不会输。
蔡衍明19岁那年,父亲从朋友那里接下了宜兰食品厂。因为没有时间经营,他的父亲便将食品厂交给蔡衍明经营。当时的蔡衍明,对于读书毫无热情,每天厮混在街头和电影院。没有文化,也没有管理知识的蔡衍明刚到厂里时,完全找不到头绪。
他回忆说:“我账也看不懂,人也不认识,我又不敢问。损益表是赚是赔,我也不知道。”这样的他,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再做代工外销,要做自己的品牌产品。他说:“代工要看别人的脸色,要被压价,甚至随时都可能踢你出局。”
当时,宜兰食品厂是一家外销加工厂,主要生产鱼罐头。蔡衍明觉得做代工要看别人脸色,于是决定将其转型为内销品牌,并开始生产“浪味鱿鱼丝”。 然而生意的状况却出乎蔡衍明的预料,做内销要赊账,东西卖出去却收不回来钱。
一年多下来,蔡衍明没有迎来预料中的成功,赔掉1个多亿,不仅将厂里原有的资本全部赔光,还需要家族贴钱来补救。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敢抬头、不敢与家人对视。背负着“败家子”的标签,他甚至觉得每个人都在嘲笑他。
某夜,深睡中的蔡衍明梦见有狗冲自己汪汪叫,冥冥中像是在召唤自己。天尚未亮,蔡衍明便一骨碌爬起来,跑去当地供奉灵犬的八王公庙祭拜。自此以后,曾经招摇过市的蔡衍明收敛心性,像变了一个人。
一直想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是败家子的蔡衍明,在米果生意上发现了机会。足足花了两年多时间软磨硬泡,年轻的蔡衍明终于从屡次给他吃闭门羹的日本“米果之父”桢计作手中,获得了米果制造技术。
就这样,宜兰食品厂变作了“旺旺”食品厂,蔡衍明的米果生意发达之后,去那家八王公庙祭拜的香客便络绎不绝了起来。
幼年时,蔡衍明就说过“在街头看一年,胜过读三年书”。或许正是因为从小就喜欢站在街上,站在人流中观察世界,没有多少定式思维的约束,才让蔡衍明在商业领域一出场就敢打出不同的牌,又能在败绩中一念觉悟。
20世纪80年代是台湾经济快速发展繁荣的一个阶段,也因此休闲食品在这个年代背景下就如同今天大街小巷的咖啡馆一般,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1983年开始,凭借师承米果之父的技术优势,大手笔的营销投入,快速的渠道入侵,印着“旺仔”标志的米果热卖全台湾,而蔡衍明更是利用先发优势和成本优势,主动发起价格战,甚至将可口、义美等竞争对手挤压出市场,而旺旺则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一番鲸吞蚕食之后,蔡衍明的目光投向了数倍量级的大陆市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不断强调大陆市场要进一步开放,这让蔡衍明嗅到了其中机会,立刻决定投入“更刺激”的市场。
投资大陆市场,蔡衍明尽显商人的精明,先是落子更多优惠政策的内陆省份——湖南,成为其第一家台商企业,投产之后又将产品分送给上海、南京、长沙、广州等地的学校,给学生试吃,大受欢迎。紧接着,蔡衍明便发起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伴随着“你旺我旺大家旺”广告词的家喻户晓,旺旺在投产当年就创收2.5亿元人民币。
此时,米果这种类型的休闲食品在大陆几乎就是待开发的蓝海市场,眼见旺旺米果大赚特赚,康师傅等台企以及上百家大陆企业,纷纷开厂,1994年时竟有200多家厂商加入“米果大战”,也使得米果价格开始下跌。
眼见竞争者的一拥而入,蔡衍明一边再度祭出价格屠刀,推出四个副品牌迅速砸低米果的市场价格,使米果从最初的一公斤50元,骤降到1公斤5元钱。这种惨烈如“割喉”式价格战非常奏效,对手来得快,脚跟未稳就被旺旺“斩草”出局。
另一边,为了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旺旺必须扩大在大陆生产基地的布局,蔡衍明利用彼时各个地方政府高涨的招商引资热情,用较低成本的完成了制造端的快速扩张,更是大大增强了旺旺的市场控制力。很快米果价格又基本恢复到了刚开始的水平,旺旺的市场地位从此再也无人能撼动。